幸运28| 住建部| 幸运28| 幸运28专区| | |幸运28|幸运28网站大全

幸运28

湖北日报:建设工地安全监管有妙招

2024-06-17 11:36 来源: 湖北日报

网格化管理 高科技加持

建设工地安全监管有妙招


“安全生产不能有半点马虎!”清晨6点,工人上班,张杰在现场忙碌起来。他是武汉二七高塔项目的一名安全网格员,去年3月进场以来,项目部构建由安全网格责任人、监督人、一线作业班组组成的网格化管理模式,做到人人参与安全管理。

“近日持续高温,请安全员提醒各工组注意防暑降温。”扫一眼天气预报,姚强通过智慧安全系统,发出一条通知。他是光谷国际社区项目经理,在施工现场推广应用智能安全帽、“慧眼AI”安全系统等高科技产品,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。今年6月是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。近日,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中建三局二公司两个重点项目施工现场,探访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经验做法。

层层压实责任

决不能“前人种刺、后人遭殃”

二七高塔项目位于二七滨江商务区,全称为“新建文化设施、商业服务业、公园绿地项目9号地块施工工程”,主要工程是一栋63层、269米的超高塔楼,已建至40多层。

“塔楼单层施工面积近1900平方米,分成三个区段,各工组流水穿插作业,施工安全压力很大。”张杰介绍,项目部将现场划分为4个安全网格区,各安排一名责任人、一名监督人,实行量化考核,按月计分,“得分低的要被约谈”。

每天6点,工人上班,张杰要提前到场,做班前喊话,提醒有关事项;8点,开始巡查,从外场到材料堆场,再到施工现场,一趟排查下来,大约1个小时。

“每次巡查,都要打起百分之两百的精神。”张杰发现过不少纰漏:有一次,工人运送管材上楼,管材长3米,电梯内高只有2.8米,工人着急,将电梯顶部打开。张杰巡查时发现,吓出一身冷汗。“电梯顶部有限位装置,拆除后,电梯难以固定,运行中可能发生碰撞,很危险。”

还有一次,木工组施工,一个传料孔未封闭,后进场的钢筋工不知道,踩进去擦伤了腿。张杰第一时间为工人处理伤口、封闭洞口,而后召集所有班组开会,要求必须按规程完成作业面交接,决不能“前人种刺、后人遭殃”。

张杰想办法发动工人参与安全管理。他规定,违规在施工区域抽烟的,罚款100元,但如能找到“肇事者”,则奖励100元。项目还多次组织消防和应急演练,700余人次参与,有效提高施工人员应急处置能力。

张杰说,以前,一个项目只有一名安全总监,要负责所有工人,难免照顾不周;通过网格化,安全总监只需对应4名网格责任人,责任人再对应工组组长,组长对应工人,“层层压实责任,营造出人人关注安全的氛围。”张杰说。

监管贯穿全程

高科技加持让安全监管“省心不少”

“请穿上反光背心……”走进光谷国际社区项目工地,耳边传来安全提示音。

这是“慧眼”AI系统。8个摄像头织成“天网”,对出入口、通道、工作面实现全覆盖监控。“人发生不安全行为、物存在不安全状态,系统马上就能捕捉到。”姚强介绍,该系统还能运用深度学习算法,独立追踪不同事件,便于追溯查询管理。

工人们佩戴的安全帽也不寻常,它内嵌芯片,实行实名制管理,定位精确到楼层,还能一键救援。

上岗前,工人要接受VR安全体验教育——戴上VR眼镜,“亲历”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车辆伤害、基坑坍塌、高空坠落等安全事故。塔吊操作工马明说:“画面非常逼真,耳边有风声和人坠落时发出的尖叫。”从那以后,他上下塔吊一定戴好安全帽、系好安全绳,还养成一个习惯:上塔吊前先把机器打开空转一下,确认正常再实操。

把这些整合到一起的,是一套智慧安全系统,它有14个板块,包括台账查询、安全日志、日常检查、危险作业等。姚强说,通过智慧安全系统,高科技安全监管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——在施工前,通过建模,对所有安全风险点实现可视化,形成风险清单,确定安全标准;施工过程中,通过系统监测、人工巡查,实时监控每一个风险点,检查和整改处置情况录入数据库,实行动态管理。

光谷国际社区项目有施工人员近900人,施工高峰期安全风险点200余个,堪称点多面广。但姚强说,在高科技加持下,他感觉安全监管“省心不少”:以前做一次风险点全面排查,至少要3天,风险识别率只有八成,现在只需1天,而且识别率达百分之百。(戴文辉 、孟虎、 方艳娇)

来源:湖北日报(2024年6月17日06版)

相关附件: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 已阅 0  打印   关闭